•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语识文”实践队|童谣助力推普行

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07-14   阅读次数:

白面粉,做索面。

索面白,送嘞嵌伯伯。

索面长,送嘞嵌阿娘。

索面细,送嘞嵌邻舍。

索面汤,分嘞嵌大家。

索面香,阿爷吃爻还爱添。

——《送索面》(瑞安童谣)

    “东源村是否有口口相传的民谣?”“村里的年轻一代是否还会传唱这些民谣?”“老一辈人会用普通话将其念出来吗?”……7月12日,温州大学“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穿梭于村落与文化馆间,与村民、工作人员就有关瑞安方言童谣流传情况进行交流,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成为东源村发展浪潮中一抹跃动的亮色。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惊讶地发现,老一辈村民并不熟悉《红蚱蜢娶新娘》《卵汤》《叽咕嘎咕》这些经典方言歌谣,直言只有在小时候才听过,现在已经不会唱了,并建议队员们去寻找村中识字的老手艺人。因此,队员们找到了王法仔老师,向他具体了解东源村方言童谣的使用情况,他称村里的童谣几乎已经失传,言语间满是遗憾。成员表示,方言童谣作为语言生态的重要一部分,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乡土情感、维系文化认同的关键纽带,要重视方言童谣的推广与学习。

5DEE0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方言歌谣的流传现状,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询问他们对于方言歌谣失传现状的看法,倾听到了村民最真实的心声,他们认为识字的儿童普遍不会传唱本地方言童谣,而年老的村民只能凭借记忆传唱,无法转成文字,难以将其代代传承下来。因此,方言歌谣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

75053

童谣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情感价值能成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有效助力。因此,实践队员们呼吁,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应珍视并活化利用好方言童谣这一宝贵资源。例如,组织“方言童谣推普站”活动,邀请老人教孩子方言童谣,再由教师引导孩子用普通话复述,形成“老传少,少帮老”的学习链。实践队员们将继续深入乡村,用心倾听方言韵律,脚踏实地,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

2025年7月13日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