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07-13 阅读次数:次
2025年7月,温州大学“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深入平阳坑镇东源村、南山村和平阳坑村,围绕普通话使用情况与语言文字景观建设开展调研工作,旨在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图1 “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集体合照
三代同声话推普
在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研中,实践队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了老中青各年龄群体的普通话掌握情况、使用场景、使用频率及学习普通话的需求。调查过程中,队员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非温州籍队员的语言障碍、村民的戒备心理、台风天气的阴晴不定,都给调研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是,秉持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队员们排除万难,成功发放问卷121份,迈出了推普路上的第一步。调研发现,青年一代普通话基础扎实,但少有人留居乡村;中年群体认同度虽高,发音及部分场景的表达仍需提升;老年群体则乡音浓厚,普通话发音困难,且因年龄等原因学习普通话的信心不足。
图2 队员询问村干部对乡村建设的建议
图3 队员采访当地儿童
走访即课堂,调研亦推广。为了鼓励大家张口“说”,队员们主动成为“推普小教员”,在调研间隙,一字一句地进行现场示范教学,一声声“文明温州人,说好普通话”的语句或笨拙、或流畅,都彰显了实践队加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心。这种 “边访边教” 的即时互动,让推普宣传更富实效、更接地气。
图4 队员在教老人说普通话
图5 队员与村民合影
语言景观展民情
新农村语言文字景观是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公共领域的显著呈现,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当地的民风民情。实践队队员们行走在平阳坑镇的街巷村落,每当遇见极具东源特色的语言文字设计,便积极地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流,并用手机、摄像机等设备收集村落内涉及语言景观的语言标识影像资料。
图6 队员在乡间拍摄语言文字景观
图7 队员在研究墙面文字
本次调研,不仅助推了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也为当地政府开展语言文字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更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调研不止步于此,推普之路漫漫,温州大学“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将持续发挥高校力量,以务实行动服务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通讯员:夏益静、郑霞
上一篇:
“知语识文”实践队|童谣助力推普行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