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

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07-11   阅读次数:

7月7日至8日,“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州民俗博物馆、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杨府文化研究会以及温州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联合承办。

本次年会以“数智时代与民俗”为主题,议题包括:1.数智时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2.数智时代与民俗文化变迁;3.数智时代与民间文学新视野;4.数智时代与社会治理;5.乡村、都市与民俗博物馆;6.刘伯温文化研究;7.图像民俗研究;8.朝向当下的历史民俗学。会务组收到论文共计162篇,遴选出93篇参会。会议采取专题报告、分论坛发言等方式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7月8日上午,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真教授主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陈源源教授致辞。

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陈源源副院长对能成功举办论坛并获得全国各地青年民俗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介绍了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以及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

       副院长张真教授介绍了“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评审以及获奖情况。此次论坛奖评选出“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18篇,其中论坛奖12篇(民俗学组8篇、民间文学组4篇),特别评审奖6篇(民俗学组3篇、民间文学组3篇)。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陈源源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山东大学刁统菊教授、温州大学邱国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颖副研究员、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冯莉研究员、辽宁大学邵凤丽教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杨旭东为获奖者颁奖。

开幕式后进入主旨演讲环节,该环节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瓯江特聘教授程安霞主持。各位专家分别从数智时代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民间文学新趋向、中华后土文化当代传承、非遗创新性转化、非遗图像档案、民俗学者的姿态与担当等方面进行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标识内涵、体系构建与艺术呈现原则》的报告。中华文明有五大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标识承载着“天人合一”“和合共生”“刚健中正”“守正创新”等深厚内涵。体系构建应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三大层面,提炼最具代表性与共识性的符号谱系。艺术呈现须立足传统精髓,融合当代表达,以创新、共享、可感的形式传递民族智慧,对内凝聚认同,对外传播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在其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间文学发展新趋向》中指出,非遗保护推动着中国民间文学资源展开现代转化,触动了民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驱动着民间文学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

山东大学刁统菊教授作了题为《中华后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内涵》的报告,指出后土信仰从国家祭祀演变为民间“大地之神”,华侨墓地后土神位既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也成为跨国文化纽带,增强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颖副研究员在其报告《四维度创变论与数智时代的非遗转化创新》中强调非遗转化创新有形式、内容、结构、功能四维度,要通过媒介革新、AI赋能、认知图式重塑实现数智时代下的文化传承。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冯莉研究员以《非遗图像档案的跨学科实践与研究:以唐卡为例》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唐卡研究从艺术考证到文化档案的转向,以跨学科方法记录绘制工艺、传承体系,并指出要构建本土化“图像史”民族志文本,牢牢掌握文化主体话语权。

温州大学邱国珍教授作了题为《眼光向下 关注当下:民俗学者的姿态与担当》的报告,梳理了费孝通、张五常等学者深入田野、关注现实的学术历程,提醒青年学人们要在田野调查和日常生活中关注婚俗变革、三农转型、技术变革等社会新议题。

7月8日下午,8个分论坛分别对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交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山西大学、澳门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温州非遗中心、温州市委党校等50余所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90余名学人参加了研讨。

分论坛结束后进入闭幕式环节。闭幕式由温州大学王辉博士主持。首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杨旭东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高忠严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邓苗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均霞副教授、辽宁大学邵凤丽教授、湖北师范大学穆昭阳副教授、温州理工学院贺晓武教授、温州大学方韶毅副教授分别对8个分论坛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

最后,举行了印信交接仪式。第二十三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6年会将在湖北民族大学举行。

文稿:江晨怡

初审:王辉

复审:陈秋

终审:程安霞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