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07-09 阅读次数:次
以匠人之心,铸青春之魂
“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刻诠释了坚守与深耕的价值。
2025年7月8日,“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实践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专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省级传承人吴魁兆老师,亲身体验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感受传承人的技艺与匠心。
刀锋刻岁月,活字载族魂
带着精心准备的问题,队员们围坐在吴魁兆师傅身旁,聆听他讲述十六岁拜师学艺、一生扎根木活字印刷编撰家乡与温州各县市的族谱的故事。吴魁兆师傅分享:“我们东源村做谱的师傅,每个人都有自己大小不一的一套工具。”比如每个谱师们所刻写的字体大小、规格皆不同,队员们好奇地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工具,感受着分毫区别之间的魅力。木活字印刷并非标准化生产,每位谱师都是独立的手工艺人,就像活字本身,既有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
吴魁兆师傅正是瑞安东源村众多谱师们的缩影,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刀锋不断刻写着千秋族魂,一本本族谱正是其载体。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本本厚重的族谱,指尖抚过岁月沉淀下依然清晰工整的木活字印痕,深刻感受到了谱师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代代相承的耐心。
印刷技艺,唯手熟尔
互动环节,当被问及是否考虑用机器替代刷印工序时,吴魁兆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个刷印,机器代替不了。”他举例在刷印工序中,接触纸面的“上刷”必须是由人手控制顺着字纹的走向收放力道的棕刷,其他工具无可替代。这掌心的力道里,藏着的是木活字里的文明密码:一凿一刻的坚守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快节奏时代最珍贵的“匠心”精神锚点。
触摸着温润而棱角分明的木活字,队员们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脉络与文明的重量。吴魁兆师傅半个世纪的坚守,如同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真正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沉静专注、精益求精精神的接力。
告别吴魁兆师傅的工作室,实践队员们心潮澎湃。通过本次对话,队员们也将以同样的匠人之心,在语言文字的沃土上精耕细作,用专注与热爱去“雕琢”自己的青春。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瑞安)暑期社会实践队
2025年7月8日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