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10-24 阅读次数:次
近日,温州大学“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苍南)实践队在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项东村开展了针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问卷调查工作。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村民们的普通话使用习惯,关注当地方言传承现状。
调研之路:倾听多元声音
在村民的家门前,实践队的队员们访问了一名土生土长的小学生。当被问及蛮话掌握情况时,他腼腆地摇了摇头:“我一点儿方言都不会讲,听也听不懂。”近年来,随着普通话在乡村学校的全面推广,年轻一代在日常交流中更习惯使用普通话,导致方言使用场景逐渐减少,传承面临挑战。孩子的回答反映了新生代在普通话普及情况下对语言的真实选择,也引发了队员们对方言传承危机的思考。
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当地小朋友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一位阿婆的家中,阿婆说她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她却能够流利地回答。她一边做着手里的工作,一边笑着说:“年轻时因为工作需要,就自己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现在回村里,大家都讲方言,普通话就说不上喽。”阿婆的话既印证了城乡流动对普通话推广的促进作用,也反映了乡村语言环境对普通话普及的制约。
实践队队员在阿婆家中采访
数据解析:再现语言实情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回到工作点,迅速投入到数据整理的工作之中。根据问卷,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推广普通话“很有必要”,尤其在年轻人中,普通话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首选,表明了对语言工具性的认同态度;但同样有77%的人认为本地方言“值得记录和保存”,恰恰体现了文化认同的双重性:村民们既认可普通话的实用价值,也难以割舍方言中所承载的情感羁绊。
这些信息为实践队后续的推普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要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积极做好地方方言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构建和谐共生的语言生态。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