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着眼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未来发展走向

作者:沈飞    来源:    时间:2014-12-22   阅读次数:

        2014年12月20日下午14点整,我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校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召开。20位分别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等全国一线高校的专家教授出席会议。我院人文学院广告专业负责人徐卫华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我院徐卫华老师从总体情况、培养思路、主要举措、配套工程、主要成果五个方面对我院广告专业近年来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汇报阐述。
       首先,他强调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培养富有创新、创意、创业精神的人才。对于具体培养思路,徐老师用了1个面向、3点定位、3种能力来概括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温州民营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使得温州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崛起,这“1个面向”指出了区域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而从厚基础、重实践、一专多能的“3点定位”,创新、创意、创新能力的“3种能力”这两点不难看出,我院广告专业对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视。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院广告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主要举措包括宏观上的3+1双导师制(3+1双导师制,是指学生3年在校,第4年进入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要求能够让学生配备一位教学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做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中观上的特色实践周活动以及微观上的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专业特色,为期两周的实践周活动,力求通过企业品牌建设考察来认知,专业采风和行业跟踪研究来演练,改革创作专题来实训,改革专业实习来实践,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在配套工程方面,学生创业工作室,广告实践教育基地,暑期广告实训营,学子广告创业园,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参与、高校执行的温州时尚广告节等各项工程的开展和落实,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
        可喜的是,随着暑期广告实训营的不断开展,我院广告专业已于今年获得了温州台办的经费支持,吸引台湾学生到本校来进行专业文化上的交流由此变成了可能。
        从主要成就来看,我院广告专业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计80多项,成绩可观。据麦肯斯调查数据,我院广告专业在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满意度在全校50个专业中名列前茅。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徐卫华老师指出,学生毕业后多到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寻职,导致温州人才极大流失,严重影响温州广告业的发展。
         而在之后的教学改革探讨环节,各位专家教授各抒己见,针对广告学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广赛的成绩是一个广告专业教学改革的最直观见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的院长张树庭说道。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指出,现在广告教育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有必要进行体验式教学改革,将课程模块化。对此,徐卫华老师也提出,本专业亟需教学型教授,建议对此的考评可在人文学院广告专业试点。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就广告专业自身立场与业界变化快使得学界与业界核心概念和边界模糊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丁院长认为解决之道就是快慢结合。具体来讲,学界一方面要注重比业界慢半拍,而另一方面却要比业界快半拍。学界需要用广告人的观点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特别在理念、观念、气质、信念方面将事物拔高到一定高度,用抽象思维来进行研究探索,这就是所谓的“慢”。至于“快”,丁院长强调,学界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能够更快更长远地对待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他指出了大陆存在的两个重大问题。首先,大陆专业发展缺乏流派、特色及自我主张。除此外,大陆还存在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缺乏把控行业脉搏的老教授。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纵观全国广告专业,正值古稀之年的教授退休后,不再活跃在学界和业界,仿若烟消云散。而事实上,老教授的价值正在于他对一个行业的号召力。而大陆广告业,缺少的正是那一个“老”宝。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各位专家教授的激烈讨论也正展现了广告专业的现状和他们对广告未来发展走向的看法。教学改革与深化需要从实际着手,配合时代发展步伐。广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不过百年。但它的年轻与稚嫩,留下了极大发展空间去进步与完善。相信在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广告学专业能够立足本位,用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