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上午9点半,我院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蒋绍愚教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词义和概念化、词化”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马贝加教授主持,汉语言教研室、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同学们对本次讲座满怀期待、热情高涨,即使座位不够也不愿离场,有的坐在台阶上,有的直接站着,大家都静静地等候蒋先生的到来。
讲座伊始,马贝加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对蒋先生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并且对主讲嘉宾作了介绍。
在讲座中,蒋先生主要向大家讲述了词义、概念化、词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两次分类”的概念,第一次分类形成了不同语言中各个所指大体相同而又有差异的义元,第二次分类形成了各个词的义位结合关系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蒋先生详细讲解了“概念”的三种形成方式:将同一范畴中相近或相关的事物/动作/性状分为一类,形成一个概念;将两个范畴中两个不同而又有关联的认知因素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或是分开而形成两个概念;词化。接着,蒋先生以汉语历史词汇为例分析了“概念化”与“词化”、“从综合到分析”与“从隐含到呈现”这两对概念的关系,并指出其中的区别。在讲述过程中,蒋先生使用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英语、法语、菲律宾语等,令在座师生大开眼界。在讲座进入尾声时,蒋绍愚先生和与会师生还就“两次分类”、“概念化和词化”等话题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讨论。
本次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平和幽默,蒋绍愚先生凭借深厚的国学功底与前沿的词化模式理论让我们对“词义”、“概念化”与“词化”这三个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激发起我们对语言学的热情和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