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走进“世界矾都”,探索矾矿工业遗址转型之路——我院文化创意学专业考察小记

作者:吴芬芬 范潇潇    来源:    时间:2014-12-22   阅读次数:

“矾山矿区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如何挖掘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把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开发与保护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217,受苍南政协的邀请,我院文化创意学研究生在院长蔡贻象、硕士点负责人夏雨禾、硕导徐卫华等老师的带领下,赴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的矾山镇进行专业考察。苍南县政协主席张传君、矾山镇镇长李中居、矾山“工业遗产”申报志愿者张耀辉老师陪同讲解。

温州矾矿几经辉煌,如今正走向衰落,但是它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创意转换,变废为宝。带着这一疑问,我院师生一行来到“因矾而存”的古村落——福德湾老街考察其业态布局,深入海拔312的矿硐考察其内部空间改造,紧接着来到炼矾厂房考察明矾冶炼工艺,参观矾矿博物馆及矾都奇石馆,进一步地了解明矾生产制作过程。在考察过程中,我院文化创意学硕导对研究生进行现场教学,审美经济学、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方法、文化创意与策划等理论知识在结合矿山转型发展问题中实现了巧妙地对接。这种独特的现场教学方式让研究生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了可观照的对象。

现场考察后,我院师生与矾山镇镇政府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在观看矾山镇专题片之后,张传君主席首先介绍矾山矾矿在申报世界工业遗产上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矿区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遗留问题也不容忽视,希望我院文化创意学专业、专家结合科研与教学关注矾山矿区的转型发展。针对矾山的转型升级,我院师生也积极发言献策。蔡贻象教授从体验经济理论出发,提出将矾山打造成“工业文化遗产小镇”的设想;夏雨禾老师认为,矾山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这两大问题;而研究生也就矾山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详尽的了解。

现场考察与座谈对话的结合使研究生们更为真切地认识到矾山矿区转型的急迫性和可行性。据蔡贻象教授介绍,在紧扣专业培养中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现场教学方式,正是我院文化创意学专业立体性教学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