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山水,风景的传统与当下——第三届温州塘河文化论坛暨2016首届温州诗会·山水集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04-26   阅读次数:

20164239点整,第三届温州塘河文化论坛暨2016首届温州诗会“山水含清晖”开幕式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谢冕、多多等20多位著名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并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教授进行开幕讲座。温州各地著名的诗人和一大批热爱文学、追求诗意的人文学子参与了本次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开幕式拉开帷幕。
主办方瓯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叶展发表讲话表示这既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更是对瓯海文化工作的鞭策和指导,希望在场的各位作家、诗人能够以山水诗这个独特的载体,尽情创作更多与千年塘河为主题的精品佳作,让塘河文化在当下闪耀光芒。瓯海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邱忠夫指出:“水是城之魂。然而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使我们的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在保护的同时尤为迫切地需要诗人的创作,深入浅出地挖掘其中的文化,唤起市民对塘河的回忆。”紧接着,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的致辞说:“大罗山和塘河就是一部山水雅集。”温州不仅是商业的,更是诗性的,山水和诗交相辉映,这是最好的境界,山水温州一定能激发出诗人们的灵感。诗人代表迟凌云追忆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指出人与自然、山与水一直是诗人创作诗歌的主题,希望能写出这个时代的山水诗佳作,为温州的山水增色。
“山水是养育我们中国人性灵和心灵的怀抱,是我们诗歌和美学传统中最值得我们骄傲的精华的部分。”王家新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谢灵运山水诗典丽清新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山水诗传统变革的卓越贡献。“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仍是很难摆脱,山水成为一个诗意化的装置,山水和自然很难获得独立的意义。”谢灵运敏锐的感官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刻画出了永嘉山水的清秀明丽,使山水成为诗歌的主体对象。诗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是心灵的艺术担保。在人被连根拔起的时代,何为诗意的栖居?王家新老师联系自己在武当山下的生活,指出在宗教的角度上说,山水就是我们的教堂,山水的怀抱就是童年的怀抱,就是历史的怀抱,就是神的怀抱。期间,王老师朗诵了几首自己创作的诗歌,包含着对山水的深情与热爱。“中国的传统必然存在在我们的血液之中,触及基因,是我们生命的潜文本。”他也痛心地指出现在的山水诗中的山水都是“被过滤掉”的山水,诗意化的想象,我们在唯美的山水诗中长大,把丑陋的懒蛤蟆排除在诗歌之外。他呼吁我们在传统当中发现新的审美意味,摆脱自身的贫乏和视野的局限性,用新的方式来激活传统,激活发现山水真实之美的眼睛。
此次“山水含清晖”首届温州诗会活动致敬无论如何也不该丢失的山水诗传统,也唤起了所有人对于母亲河的关注,引起了所有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好奇。同时,该活动为大学生和诗人、学者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经验分享中增强了大家对山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人文学子在诗的怀抱中提升审美意趣,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文学子的人文情怀和诗意情怀。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