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5-06-09 阅读次数:次
2025年6月6日上午,在国家语言文字基地举办了以“图像与书写之争”与“民国时期霍乱疫苗的不确定性”为主题的两场学术沙龙讲座。本次沙龙聚焦于图像媒介变迁对思想方式的冲击,以及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决策中的技术不确定性与知识权威,力图在跨学科视野中激发思想碰撞。
在第一场讲座中,王鹏老师围绕一战以后霍乱疫苗的发展历史,首先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在霍乱防疫中大规模使用苯酚灭活疫苗的背景,结合最新国际卫生史研究,指出该疫苗在当时即存在保护效力低、免疫持续时间短及副作用明显等问题。通过对民国时期卫生官员会议记录和注射政策的梳理,王老师深入探讨了决策者如何在医学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推行大规模疫苗注射,并引发在场师生对知识、制度与技术之间复杂关系的热烈讨论。
第二场讲座由黄家光老师主讲,围绕哲学家维勒姆·弗卢塞尔的著作《书写还有未来吗?》展开,深入分析其关于技术图像时代即将取代书写时代的预设。他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图像观,从理论上批判了弗卢塞尔的观点,并进一步质疑其对书写“末日”的悲观看法。
本次学术沙龙不仅拓展了人文学科与公共卫生、媒介理论之间的交叉空间,也体现了人文学院一贯倡导的“跨学科”的学术氛围。今后学院还将持续推出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更多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与思辨力量。
(图文:黄家光;审核:王鹏)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