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08古代文学专业学术报告快讯

作者:孙鹏程    来源: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时间:2009-11-17   阅读次数:

      1113号上午八点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08人古代文学全体研究生在人文楼405举行学术报告活动。参加本次学术报告的有八名研究生,听众无数。八名同学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学术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研究生导师饶道庆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的点评,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希望。本次学术活动圆满完成。 

       最先发言的是万婷婷同学。万婷婷的报告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之服色文化。服色是服饰的三大要素之一,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服饰的最初印象与感受,首先是从色彩开始的。报告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服色的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中国古代服色有着从一到二再到四再到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的崇拜式的演进。首先是洪荒时代红色的一色独尊。其次是夏商时代的二元对立,夏代以黑色为尊,商代唯白色是尚。再次是西周的四方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青赤黑白褒贬分明。最后就是五行模式,四色并坐,黄色突出。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服饰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紧随着的是王进林同学的发言。王进林同学的报告是《贾宝玉与梅什金的比较》。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与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格格不入。梅什金公爵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主人公,是寄寓作家理想的一个基督式的人物,他纯洁、善良、坦率,对不幸的人充满同情,对社会的不公平表示强烈的不满。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独醒者的执著”主要介绍为什么以“独醒者”来称贾宝玉和梅什金。因为他们二人对当时的污浊黑暗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正所谓“举世皆醉我独醒”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贾宝玉和梅什金他们所拥有的爱的同中之异,即贾宝玉的爱是一种伦理性,更多地基于人伦和人性,而梅什金是耶稣的化身,愿意以自我牺牲来拯救他者,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一切有罪的人,所以梅什金的爱更多的是基于上帝和神性,他的爱是一种圣爱,第三部分是讲述二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与毁灭,他们二者都有自己赖以支撑的精神家园,即“大观园”和“用爱拯救世界的理想”,但他们的精神家园抵不住外在世界的摧毁,二人也因为精神家园的崩溃而绝望。   

        第三位是贾伟,他的报告内容是关于徐昆及其作品《柳崖外编》。《柳崖外编》是清朝山西作家徐昆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作品是模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而成。报告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徐昆的生平,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柳崖外编》。他将该书的故事分成几类,然后每类选取了一个或几个典型的故事来做介绍。通过这些来说明徐昆的《柳崖外编》虽未被世人所熟知,但是难以掩饰作品本身所散发的艺术的光芒。王瑶同学做的报告的内容是关于《诗经》在先秦外交中的作用。

    王瑶同学通过对左传里关于关于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外交场合中引用诗经的记载的归纳,总结,得出在先秦的外交场合中,诗经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典籍。赋诗引诗既是个人志向的体现,同时又反应了国家的政治主张和社会风气。赋诗得当不仅能为国家赢得尊重和利益,同时也能结成和巩固同盟关系。反之不会赋诗,或者赋诗不当轻则被人嘲笑,羞辱;重则会引起诸侯各国的讨伐。

    范智慧同学的报告的题目是“诗词之隔与不隔”。她主要从文本的角度阐述了与诗词之隔与不隔的两个相关因素:一是用典,一是替代字。她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论述得知用典与诗词之隔与不隔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用典虽与隔与不隔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非一用典就隔,不用典就不隔。用典有两种类型。一是用典隔得,如李商隐的《锦瑟》:“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两个典故,不懂典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这是隔;一是用典不隔的,如鲁迅的《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用《左传》中齐景公模仿牛给他的孩子牵着的故事,可是读者即使不知道这个典故,并不妨碍了解这句诗的含义。此为用典入化,用典而不隔。根据前辈对关于诗词用替代字的论述,范智慧同学在报告中赞同“谓必须用替代字,固失之拘,谓词必不可用替代字,未免失之迂矣”的观点。总之,写景的诗词,以少用代字或典为宜。感时抒怀的作品,意思多,情感多,感情深,而诗词的篇幅短,容纳不下,需要加以浓缩,那就免不了要用代字、用典,一切看具体情况而定。   

        周兰讲述话本小说是一种商业小说。商业小说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决定了话本小说具有媚俗性。以明朝为例,说明话本小说反映时代风尚:人们思想由官本位转变为钱本位。话本小说中的徽商情结中反映出人们观念上打破士农商的地位排序,商人跻身士工农之前,不再是贱业,这都是社会经济发展,钱本位的结果。邵路燕同学的报告题目是黛玉和婴宁的哭笑人生,她从三方面对二人进行比较:其一,从命名上探讨二人的自然天性;其二,从她们哭和笑的不同体态语方面得出她们相同的本质;其三,从黛玉和婴宁一生不同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结局反映出她们一样的人生悲剧。最后她指出黛玉和婴宁的这种悲剧是人类的悲剧,是封建世俗社会中的虚伪、礼教等诸多弊端摧残的结果。

    吴国强同学的题目是“关西孔子辨”。本文主要通过“关西孔子”杨震、刘瓛、薛道衡、萧德言、孔颖达等人物来看“关西孔子”的称谓资格和时代背景。  

    最后,研究生导师饶道庆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的点评,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希望。饶老师提出学术报告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本次学术报告活动圆满完成。 

饶道庆老师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