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文学院 来源:温州大学 时间:2011-03-17 阅读次数:次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向温大学子讲述创作历程
应温州大学宣传部、社科处、人文学院的邀请,3月16日下午1:30分,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从‘唐山’到‘金山’——我的创作历程”的讲座。
张翎系浙江温州人,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在《收获》《十月》《人民文学》《钟山》《香港文学》及《世界日报》副刊等处发表大量作品并多次获海内外各类文学大奖。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6卷本《张翎小说精选》。2010年,根据张翎小说《余震》改编、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备受关注;而以中国早期移民海外艰苦谋生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山》成为近年全球主要出版商瞩目的焦点。今年1月12日至14日,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系列专题片《天下华人》分3集连续播出张翎和她的创作。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张翎女士首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了文学梦的开始和延续,接着以自己创作的《余震》为引子,讲述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案头资料的搜集以及原作与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区别。在讲述自己近年力作《金山》的创作历程时,她展示了大量晚清至民国时期漂洋过海的“淘金人”及其他海外华人的生活和工作的珍贵历史图片。真实丰富的资料图片加上作家生动风趣的亲切解说,引发了一波又一波高潮,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在互动阶段,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具体的作品和中西文化差异等问题与张翎女士展开坦诚交流。最后,张翎女士借用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一年五百英镑的收入和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说法对追寻文学梦的同学提出真诚的建议:一个人不要凭空做梦,要在现实条件许可下做梦,而且这个梦必须是自己真心喜欢的。
讲座结束后,许多热情的听众拥到讲台前排队请张翎女士签名、合影。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近距离与张翎接触,领略了这位著名作家的风范,对她的创作对中西文学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陈伟伟 文; 郑凯侠 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