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文学微动力,学子齐参与——记微时代游园会暨第十期《文轩》纪念晚会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温州大学    时间:2012-05-21   阅读次数:

    2012年5月20日晚上6点30分,在人文楼举行了"微时代"游园会,暨第十期《文轩》纪念晚会。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麻法全老师和叶豪芳老师出席了本次游园会。本次纪念晚会由人文学院编辑部和组织部联合举办,大一大二各班各自承办了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游园项目。本次游园特邀校园媒体朋友过来参加,人文学院大一大二的同学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游园活动。
    晚上6点半不到,举办开闭幕式的101教室已经坐满了大部分人,大家看起来都是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对游园活动很是期待。每个同学进入会场后,都会发到一张游园卡,用来作为后面闯关的凭证和记录。
    6点半一到,主持人戚丽珊闪亮登场,全场掌声四起。主持人隆重介绍了第十期《文轩》以及《文轩》作为校园仅存的纯文学的价值意义。
    接下来,麻法全老师作为文轩的指导老师发表了对《文轩》的看法。麻老师指出,《文轩》作为学子们的文学平台,充分展示了每一代学子的文学功底和文学创造力,《文轩》中部分作品来自"白晖华"的获奖作品,文章质量很高,值得在同学间传阅学习。最后,他希望《文轩》能够越办越好,做大学生的发言人,种植文学之种子,收获文学之希望。麻老师的发言赢得在场同学的一致认同。
    麻老师的讲话结束后,作为《文学》的主编李婷兰同学上台发言,并利用电子书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第十期《文轩》的基本面貌,还带领在场同学对往前的9期《文轩》做了回顾。精美的电子书上,展示着《文轩》的精彩内容,诗意的排版,生动的摄影作品展,和灵动的思想,同学们为此发出一阵阵赞叹。有几期的《文轩》现在已经非常鲜见,这也提醒着拥有《文轩》的同学,照顾珍藏好手中的文学结晶,也作为一份青春的纪念,留到以后,品着茶,细细呷一口当时的年少轻狂,多愁善感。
    通过电子书的展示,使同学们对《文轩》有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于是下面就进入了今天的大主题--微时代。当今的时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各种"微"存在于我们生活。开幕式上利用采访视频的形式,通过同学们的眼光看"微时代",让我们对"微"有了新的定位。而今天开展的游园,可以说是一种"微文学"的体现。
    诗是浓缩的语言。最后,院艺术团朗诵队表演了朗诵《温州山水颂》前来助兴。文雅娴静的女生齐颂,清一色的粉红色院服,温柔的声音语调中传递出千年来文字的魅力。朗诵过后,主持人宣布游园会正式开始。礼花喷放,欢呼重重,同学们蜂拥出教室,去各个班级进行游园活动。
    在每个班级的自习教室中,各个班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游园项目,大多班级的游园活动都与"微"字有关。看,这个班进行的是"微情书"之三行情诗活动。教室里悠扬舒缓的音乐声,紫色气球的装饰,一行行已经写好的情书被贴在气球下面,浪漫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教室中。"昨日相遇,今日相识,明日相知相随""你是我,最心动的相遇,最不舍的别离"这些感动人心的情诗,记录着青春的吉光片羽。时光流转,多年后,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微"曾经?
    在别的班级中也火热地开展着"微"电影配音,"微"图片拼图,"微"空间设计,"微"小说结尾等等。这些富有人文气息又时尚新颖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文笔和思考力,更使同学们对"微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同学们纷纷在"微"心情走廊里写下自己的心情,贴在墙上,正像现在的微博或是心情一样,不是以数字化的模式,而是真实地更新在同学们眼前,这让同学们觉得新奇又兴奋。
    游园活动结束后,大家把盖好章的游园卡放入了抽奖箱中,进入闭幕式的会场。抽奖活动开始,在场的同学都紧张起来。坐在椅子上,随时准备着听到自己的名字,然后跳起来。有的人双手合十地竟开始祈祷起来。主持人展示完奖品,先邀请了《文轩》主编抽出参与奖的幸运儿,他们都获得了纪念本。有了第一轮抽奖的铺垫,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第二轮就要诞生获得U盘和音响的幸运者了。现场热烈的尖叫声几乎盖过了主持人的声音。主持人特别邀请了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叶豪芳老师来进行抽奖。前排的观众喊起了"叶老师,抽我吧!"叶老师微微一笑。一下从抽奖箱里抓取了3个,得奖的名单一一报出,有惊叹也有失望的叹气。直到所有的奖品都抽完了,笔者也没有这个运气得到一份小奖,对此也深表遗憾。闭幕式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同学们兴致勃勃,还没有从刚刚的抽奖的热潮中缓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走出了教室。
    这次的"微时代"游园活动暨第十期《文轩》纪念晚会得到了同学的一致好评。挂在走廊和宣传栏对面的《文轩》已经被同学们带去旅行收藏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解了《文轩》并爱上了这个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发声平台。就像青春记忆册一样,《文轩》记录着我们大学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和曾经以文人骚客自居的我们的豪情壮志。这是一份感动,一份勇气,一份留住的岁月。愿《文轩》越走越好,将纯文学进行到底。

图/文=李钰迪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