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文学院 来源:温州大学 时间:2012-09-02 阅读次数:次
在2012年第7期的《中国社会科学》上,我校人文学院王小盾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高丽俗乐的中国渊源》的文章。该文认为高丽乐主要由雅乐、唐乐、俗乐组成。通常认为前二者来源于宋代的大晟乐和教坊乐,俗乐则是本土音乐部类。但经细致考察,高丽俗乐实有深厚的中国渊源。为此,应在汉文化区的视野中探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问题,把中国音乐向域外的传播,理解为汉文化区内雅俗文化的转化。其中具有较具规律性的现象是:中国境内的雅俗关系,往往结构性地移植到域外汉文化区域。技术和物质文明较容易跨越文化隔阂,价值的传播则采用潜移默化方式,故在不同年代先后产生的音乐作品中,中国元素由晦而显地保存在自内容至形式的不同层面。区分雅俗的主要标准一是制度,二是语言,因此,俗文化转变为雅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进入体制,中国文学的雅俗二分在域外往往表现为汉文学、汉文俗文学、国语文学的三分。
《中国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据悉,这是我校教师第一次以温州大学为署名单位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人文学院
2012年9月2日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