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比利时鲁汶大学戴卡琳教授来我院参访讲学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11-25   阅读次数:

       2013年11月21日,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应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来我校参访讲学。鲁汶大学始建于1425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顶尖学府之一,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流名校。从16世纪起,鲁汶天主教大学就开始教授东方语言,该校汉学系作为中欧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享誉国际学界。戴卡琳(Carine Defoort)教授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逾三十年,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专长于研究先秦两汉诸子思想及其现代阐释,尤其是在《鹖冠子》、《墨子》等子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嘉惠学林良多。
       鉴于晚清温州学人孙诒让《墨子间诂》在中国墨学史上的独步地位,擅长墨学研究的戴卡琳教授慕名而来。21日上午,在温州大学孙诒让研究所所长王兴文教授、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孙邦金博士的陪同下,特地参访了孙诒让故居——瑞安玉海楼,直观感受了对孙诒让治学沾溉既多的温州文化之丰厚、沉潜与精深一面。
       中午,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部部长陈安金教授,外事处处长叶苗教授亲切会见了戴卡琳教授,对她来我校参访讲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宾主双方还就进一步深化鲁汶大学与我校的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卓高生博士等会见时在座。
       下午,戴卡琳教授为我校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以及部分老师作了题为“间中窥月: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与中国思想的承启”的学术讲座。戴教授首先通过分析孙诒让《墨子间诂》中“间”字的三种可能含义:一是间隙义,厘清文本,补缀阐明《墨子》文义;二是中间义,孙诒让是在研治《周礼》之后继而研治《墨子》,综罗诸家,无论是对于中国墨学研究还是对于孙诒让本人来说,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三是建构义,是孙诒让《墨子问诂》首次明确阐释了墨学“十翼”或“十论”这一思想架构。从“间”字这三层含义中,可以大致看出孙诒让墨学研究的整体特点、地位与意义。接着,戴教授着重从两个方面解读了孙诒让《墨子间诂》的思想史贡献。一方面,通过细致梳理历代《墨子·鲁问》篇的文本变化,指出孙诒让继清代毕沅、汪中、张惠言、卢文弨、孙星衍、王念孙、俞樾等人之后,首次明确建立了墨子“十论”这一影响后世的思想架构。这表明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一种“从考证到哲学”的知识考古学或解释学。另一方面,她在勾勒了历代学人对于孟子批评墨学“爱无差等”、“无君无父”的立场、态度后,指出后来支持孟子对墨子批评的人中间要么出于维系孔孟道统的需要,要么是根本没有读过《墨子》文本所致。在乾嘉中后期子学开始兴起之际,汪中《墨子序》开始为墨子公然翻案,在尚以孟子之批评为定评的年代里无疑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而孙诒让的《墨子间诂》直面了上述儒墨之争,比较同情汪中。孙诒让大致上认为墨子“兼爱”、“非攻”之思想值得肯定,对孟子的批评进行了大胆的、持之有故的反批评,并且积极回应了《墨学·非儒》中墨学对于儒学的非议。戴教授据此发现,认为孙诒让的墨学研究在当时具有“把墨学从孟子的批判中解放出来”这一“颠覆道统”的思想史意义。
       报告之后,多位师生与戴卡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戴教授以其纯熟流利的汉语能力,细致入微的文本考辨功夫,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让整场报告充满了智慧,尤其是其专业、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在场每位老师与学子深受教益和触动。
       本场讲座由王兴文教授主持,温州大学孙诒让研究所、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具体承办。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