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十一月理论学习总结汇报

作者:学生科    来源:    时间:2012-12-07   阅读次数:

      2012年1130日,人文学院第三党支部全体成员在人文楼207开展了关于学习十八大的理论学习。支委会选取了关于如何建立小康社会、居民收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24字核心价值观、八个坚持和文化活力六方面并结合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了如下几点:
发言人一:
曾经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解读,我觉得解读的很到位,可以和大家分享: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发言人二:
    在新领导班子登台亮相的那天,我是守在电视机旁等候领导们的讲话,确实习见平书记的讲话震到我了,我对中国的明天更有信心,因为从人民的需要着手,及百姓之需的领导作风必将带领老百姓进入新的时代,胡主席在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期待新的繁荣。
发言人三:
   
还记得改革开放伟大的邓小平同志从广东画了一个圈圈,从此改革进入正轨,之前我在看cctv播放的纪录片,记录了从建国道改革开放的历程,深刻体会到了时代在领导人肩膀上的使命,清楚的认知中国发展的坎坷。但是磨难才造就了现在十八大的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报告原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
发言人四:
    坚持就是胜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在面临着就业,其实我们一路都坚持下来了,经历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我们即将经历寻觅工作有一大人生考验,人生没有总结,就像文化不会断裂。20多岁的我们是年轻的一代,坚持就是胜利,等到我们进入社会回顾一路的坚持,会蓦然发现很有价值,国家也是一样,领导班子的坚持、改革、更新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强大的祖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言人五:
   
各位同志都说的很好,经济和政治我确实不怎么在行,但是人文学院的研究生对文化的认识还是有些的,我就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对文化的认识吧,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而文化的自信需要强有力的内在动力,这个时候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风向标,是社会正能量的象征。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实文化的远不是三言两语说的尽,结合我的毕业论文,在这里我想谈谈文化安全的问题,张长立认为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针对异质文化对本国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反控制来保护本国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延续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文化交流的主导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他们凭借经济强势,施行文化霸权,以获得经济、政治利益,在文化上影响甚至“同化”他国。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的西方文化对国内文化的冲击也不可小觑。西方文化渗透导致部分国人产生“文化自卑感”,丧失“文化主权”,破坏和扰乱人们的价值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带来显著影响和冲击。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历史悠久,非常发达,其虽不具备系统化宗教所具有完整的构成要素,却含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合的双重性格的社会功能,其强度、广度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常常超过系统化宗教。民间信仰作为宗法性传统宗教,基本的信仰是“敬天法祖”,崇拜天神、地抵、人鬼、物灵四大类。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多神崇拜,给俗民以心灵慰藉的同时,也起到了教化、聚会、娱乐等功能,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整合机制。所以,从知识分子开始,其实应该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传统文化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即可。从文化认识到文化自觉,文化才能自新,才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持中国独有的风采,不被西方文化渗透,影响大局。
    根据以上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学习背景,在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分别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场面非常融洽,这次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其实各位党员同志在抒发自己观念的同时,也聆听了同龄人的看法,从而达成共识。做为党员,当以先进性带动周边的同学、朋友,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支部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谈论的内容范围很广,层次不一,观念纷杂,开拓了大家的眼界和精神境界,受到了好评,效果显著。但是,客观来说对于十八大的报告我们的认识还是有局限性的,没有社会大熔炉的锻炼还是存在很多片面和带有书生气的稚嫩,体会多局限于支部党员自身认识上,没有扩展到周围同学,或者老师乃至社会成员身上,因此,焦点较为单一,争取和其他支部、班级或者同学共同讨论,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