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瓯越学术讲座第38期:文史互动一一诸葛忆兵教授治学经验交流会

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0-11-16   阅读次数:

       2020年11月15日19:00,瓯越学术讲座第38期《文史互动一一诸葛忆兵教授治学经验交流会》如期在我院213会议室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本期讲座由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诸葛忆兵教授主讲,我院杨万里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讲座有我校教师和研一研二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们。

讲座伊始,杨万里教授对诸葛忆兵教授的学术背景做了简要介绍,杨教授称诸葛忆兵先生是宋代文学研究界文史结合的学术典范,其治学特点是文史互通。诸葛教授以词学研究起家,著有《徽宗词坛研究》、《北宋词史》等词学著作和《宋辽金文学编年史》、《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等文学研究专著,另外,还有历史学著作《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宋代科举资料长编》、《宋代文史考论》等。在学界影响深远。今天有幸请到诸葛教授无私地“传经送宝”,必将对我校文史专业的研究生和青年老师们启迪良多。

诸葛教授围绕着“治学”问题,结合其数十载的学术经历,就治学态度、读书方法,研究门径和学术写作等方面分享研究心得,传授治学经验。

1.治学态度:打破标准答案,独立自主思考

首先,诸葛教授就“治学”应有态度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诸葛教授以哈佛大学校长谈大学教育宗旨在于“区别谁在胡说八道”的观点切入问题,并对比了中西方中学教育的差异,指出中国学生在考试机制下被“标准答案”固定了思维模式,这限制了学生在学术上的独立思考能力,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很多人在研究过程中竟“无题”可做。诸葛教授以实际的生活经历进一步说明了其间的问题和应有的思维转变。诸葛教授举自己当年在中学教学中对姜夔《扬州慢》词的解读为例,排除了当时教案中认定的本词反映阶级斗争的流行观点,而向学生传达了此词纯粹写景的观点。正是凭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标准答案破除的勇气,为诸葛教授指明了学术发展的正确道路。

诸葛教授指出,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同学们不仅面对着标准答案的限制,还有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更加大了独立思考的难度。诸葛教授引出了艾瑞克·弗洛姆《逃避自由》一书,具体阐释了构建在“虚构话语”上的真实谬误,以说明在“虚构话语”笼罩中学术研究突破的艰难。如何突破种种“虚构话语”的魔障?诸葛教授指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读书是养成学生判断能力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一个人书读得越多,独立思考能力就越高,判断能力也就越强。当学生的判断能力不断加强,其问题意识也就形成了,当学生清楚什么是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后,论文也就随之成立了。

诸葛教授结合自己探赜“采莲”问题的学术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发现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采莲”问题的发现源于诸葛教授对宋词女性主体类型的独立思考。采莲词中的女性在教学实践中长被解释为劳动妇女,其思想内涵也多解释为对劳动妇女的纯真朴实的歌颂和男女爱情的隐喻。而诸葛教授凭着对“宋词多作于青楼酒馆”这一历史背景的把握,对此提出了质疑,并提出晏、欧的采莲词实际上为对酒宴歌妓表演“采莲”歌舞的摹写,表达的情感并非真挚的爱情,而是发于秦楼楚馆的艳情。在产生了这个突破点之后,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随之而来,如何判定采莲词是作于青楼酒宴上的娱情之作,诸葛教授从采莲歌舞妓的着装、舞蹈背景布置以及采莲词中常见的创作意象“惊鸳鸯”等角度对采莲词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进一步引发了对词牌《渔家傲》的问题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

2.读书方法:带着问题阅读

诸葛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验,对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打破现成的“标准答案”以实现独立思考,给出了具体的例证,

一是关于宋词中男女情感的批判思考。在人们的普遍观念里,对男女爱情的歌颂似乎是宋词的主旋律,而诸葛教授对此提出了质疑。诸葛教授认为,从古人和今人在教育阶段上的相同点可以见出,两者在学习能力和生理智力水平发展上都相差无几,以此相推,宋代的文人是否会对青楼歌妓产生真挚的爱情就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毕竟这不符合生活的常理。研究者往往会把自己的研究对象拔高,而离开客观现实的考察,造成了不少学术结论的偏差。诸葛教授以体育比赛制度和兴奋剂的关系作比,说明宋代文人在青楼酒席间的“海誓山盟”存在着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诸葛教授还指出这种创作活动有着自身的“游戏规则”,像是晏几道词中对歌妓的才色双全和多情的回应,就是一种固定创作范式的表现。诸葛教授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异性的欣赏态度为例证,更进一步说明了宋词中表现出的男女情感的限度,这种情感表现和爱情的价值定义有着不一样的内在结构,这个颇具颠覆性的观点自90年代提提出后就收到了不少异样的声音,但在30年的实践中证明了其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是举晁端礼墓志铭为例,如何辩证地看待史料中的记载。古人的墓志铭多存在着“虚美”的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除了墓主人的基本信息值得相信,其他的后人评价都值得人们商榷,需要对作者的创作动机等因素作文献上的判断。

三是诸葛教授又举出了众说纷纭的岳飞之死复杂的历史原因为例证,说明在研究文学课题时,需要大量地阅读,并从书中独出问题,而不是糊弄对付过去。真论文是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独立思考得出的,否则只是无特色的泛泛之作。

3.研究门径:以史带文,文史互通

诸葛教授指出,文史哲互通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多人只停留于表面。文史互通的基础在于把历史学观点打通,这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要求学习者们坐得住冷板凳,熬得住寂寞,如果对历史不熟悉,拿错误的历史观点作为学术研究的起点和背景,势必会造成学术结论的讹误。接着诸葛教授用一些学者在宋代官职误读上造成的笑话说明了问题所在。宋代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官制,在官员任用中将官、职、差遣分开,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说外行的话,如有一篇研究周邦彦的论文说,周邦彦同时拥有三个位子,足以见得朝廷对他的器重。因为该文作者不知道他所说三个位置实际上只是同一个官位。又如,因为宋代差遣都是临时的,所有差遣前面都要加一个“权”子,目的在于方便对官员的调度以加强中央集权,而有学者在不知道这个基本历史前提的条件下,将“权”解释为代理的意思。另外,古代女子出嫁从夫,而有学者却将朝廷禁绝元祐党人在京做官和居住的诏书,用来分析李清照的生平履历,导致了研究结论不可信。

诸葛教授指出,在文学研究的历史视野上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家、作品的考据、考评上,而更需要对整个大的历史环境进行把握,真正能够做到“知人论世”。在如何通过对史料的把握以获得自己对文学作品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把握上,诸葛教授以自己研究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的经验做出了说明。古代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目标,将科举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士人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日常思考与思想,都会围绕着那个时代的选官制度展开。在汉代察举制的考核标准下,士人除了修身读书,还需寻找各种途径以便自己声名得以传播,游学便成了察举制下士人生活的常态。文学是文人生活世界的精神反映,在宦游兴盛的历史背景下,以游子思妇为主题的诗歌大量涌现,其间涵盖了士子在游学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体验和忧愁情思,旅途的艰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思亲怀友的孤独等情感体验大量宣泄在诗人的笔端。而到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察举制, 在九品中正制背景下,门阀和品评成为选官的两大要点。一方面门阀的固定极大压缩了寒门士子的晋升空间,在创作上则反映为羁旅诗歌数量的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士人为满足品评要求,将清谈玄理作为自己发挥的主阵地,在创作上则引发了玄言诗的大量出现,而文人在以山水关照玄理时,又促进了山水诗的创作兴盛局面。此外唐宋选官制度的差异也导致了诗歌成就的差异。

诸葛教授指出,我们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借用现成的史学研究论断,在这个基础上才来展开我们的学术讨论,而如果史学研究者的论断是错误的,那么建立在这个“虚构真实”上的文学研究往往也是错误的。诸葛教授指出,文学研究者必须吃透自己所研究时段的历史,这是极其重要的研究门径。

4.学术写作:独立发掘,勇于突破

对于本院有一定学术志趣和研究基础的学子们,诸葛教授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给出了学术写作上面的建议。诸葛老师指出我们目前的时代,学生总担心在文学这块经过无数耕耘的土地上是否还能找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其实只要每个阶段深入下去,就会发现有大量的史料和大批的文献还没有阅读,学术空白还有很多,只要书读多了就不愁找不到问题。

最后,诸葛老师指出了在当今时代进行学术研究的优势。第一是我们拥有庞大的图书资源,如今时代伴随者图书的大量出版,图书馆的便捷服务和电子资源等的大量涌现,为我们的学术阅读提供了诸多便利;第二是我们的研究地点和研究视野较之以前的学者来说更为广阔丰富,如今的一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术研究,“他者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参照,让我们更快捷地掌握学术方式、方法和思维,西方研究视野的扩大,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向;第三是在大数据时代,文献的阅读检索变得十分方便快捷。综合这几方面原因,诸葛教授认为现在的研究者一定要有超越前代学者的气魄,树立起做好学术研究的信心。

杨万里教授就会谈内容进行总结,与各位老师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本次讲座的收获。

首先,杨教授指出:我们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考量大家是否具有独立思想的标准。

其次,杨教授谈到了文学研究者治学需要深入历史。读史书是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的最好途径。杨教授又结合项羽“无脸见江东父老”这一说法说明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最后,杨教授还提到了诸葛教授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给我们的启发,指出学术态度和追求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需要跳出舒适圈,增强生活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在学习历史和研读历史书籍中更好地树立批判思维。杨教授还由诸葛教授讲墓志铭的例证指出了学术研究的前提还需注意信息多元,注意闲传和历史的区别,多搜集笔记,文集,正史等相关史料。

杨教授还从学生的角度向诸葛教授进行了询问,指出现在的学生课业繁忙、各项考试和公务挤压了学术时间,怎样才能在这种情形下对找到研究的方向和论题。对此,诸葛教授提出了小题大做的方法。诸葛老师结合自己所带学生的选题角度说明小题大做的好处。诸葛老师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下,发现了词史研究中的很多问题,从宋词中的“屏风”、“秋千”等意象切入,结合历史考察,对词的文体特殊性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结成了一篇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而不是从一种普遍的结论出发,依照范式再去生搬硬套其他内容,最终结成的文章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多少学术价值。

讲座的最后,宋代文学研究方向的同学询问了诸葛教授在宋代文学要求中的要求和重点,诸葛老师指出了还是需要大量阅读史料,量变造成质变,只要我们读书积累达到一定的地步,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被发现。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