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近期举办琦君研究系列活动

作者: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18-12-23   阅读次数:

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2018年11月24日上午9:00,由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宣传部主办,温州市瓯海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在瓯海区行政中心二号楼举行开幕式及学者主题演讲会。

开幕仪式由瓯海区政协副主席李芍主持,李副主席依次介绍到场的嘉宾。会议共3项议程。瓯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延鸿和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张京分别就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致辞,随后进行瓯海区社科联聘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先生为首席学术顾问的仪式。

嘉宾主题演讲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主持并致辞,提出琦君研究的五朵“金花”和七个“结合”。首先由台湾东华大学华语文中心主任,台湾红楼梦研究学会会长朱嘉雯女士进行《重写绿窗旧梦——琦君诗化特质》的演讲,将琦君的诗意世界呈现在大众眼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沈庆利先生从琦君女士的“童心写作”与启蒙现代性的角度进行演讲,阐述了琦君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超越苦难和空间的强大精神世界。周吉敏女士作为瓯海区琦君文化研究会会长,从故土出发,进行了“乡音不改,互相呼吸之间”的主题演讲。她从琦君文学作品中的19世纪东瓯元素出发,探寻琦君文学的历史意义。

三位学者的演讲将琦君的作品和形象更立体更有层次地呈现给社会大众,在温州引发了一场“琦君热”。至此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开幕式及嘉宾主题演讲会圆满结束。

 

绿窗旧梦不改,文坛之风不息

——记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圆桌会议及闭幕式

2018年11月24日14:00,首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学术研讨圆桌会议及闭幕式在我院213会议室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沈庆利和台湾东华大学华语文中心主任朱嘉雯,古远清教授、陈力君教授、我院孙良好教授等各校知名教授也以嘉宾身份出席。

圆桌会议第一场,陈子善教授在发言稿中写道:“琦君先生的散文最能代表她的风格,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小动物的喜爱是她文章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古远清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谈道:“琦君先生说过:‘我的精神、生命是中华文化给的,我热爱中华文化。’”我院孙良好教授在简短的发言中讲述了宏观的琦君研究史:“台湾的琦君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如今,台湾学者对琦君先生的研究转向学院派研究,形成了较规范的琦君论文体系,成果丰硕。自1980开始,大陆学者对琦君文学开展了研究,现今,学者们已基本把握了琦君的写作特色。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大陆研究仍未形成完整系统,研究论文的数量很少,只有零散的研究。”在发言的最后,孙教授表示希望两岸学者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琦君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浙江大学陈力君副教授深入剖析了琦君先生作品中 “父”的形象:“琦君美好善良的文风引导着我去深入了解她。不断分裂的父亲形象是打开她故家记忆的一个切入点。”

在圆桌会议第二场中,外籍教师薛熹祯现身说法,阐述了自己的“乡愁”,并从自身的角度概述琦君文学对新时代女性的启示。余琼博士和彭小燕教授直言自己先前并没有对琦君有全面的了解,但此次论坛过后她们对琦君产生了极大兴趣,今后将深入展开研究。

在此次圆桌会议中,14位学者唇枪舌剑,畅所欲言,为在场的学子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讨论。这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琦君及其文学特色的认识,更令他们在如何研究文学作品的方面初窥门径。至此,本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第三届琦君散文奖散文论坛主题沙龙

——文学中的故乡

2018年12月22日冬至晚,温州大学罗山人文沙龙第31期第三届琦君散文奖论坛·文学中的故乡在人文学院213报告厅举行。琦君散文奖获得者汗漫、苏沧桑、董华,《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十月杂志编辑部主任季亚娅、十月杂志社事业部主任谷禾,温州知名作家马叙、周吉敏,瓯海区社科联主席王玮康、瓯海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培秋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简短的致辞后,活动正式开始,在场的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中的故乡”的漫谈。在许多嘉宾的讲述中“故乡”这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具有了不同的表达,它代表着深刻的人和事、痛苦的记忆、独特的语言、身体疾病、良好家风的传承、不断逃离的过去等,在他们的阐述下,故乡成为自我的独特表达。其中琦君散文奖获得者汗漫分享了自己青年时期的投稿经验,指出文学就是我们的故乡,要在读书写作中安放自己的记忆。在他的眼中,文学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在生活中我们所遭受的伤害都可以在写作得到疗伤。随后,季亚娅编辑告诉写作者要明白自己的故乡中有文学,描写故乡要书写自己眼中的故乡;其次她从自身经验出发,强调自我感受的重要性以及作家地域精神气质的差异性,点明故乡是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书写表达。

在活动的后半场,在场的学生就本次主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提问,李寂荡、王十月等嘉宾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告诉在场的学生,文学没有绝对的标准,要在稿子的“长期流浪”中不断坚持写作。最后,孙良好教授对本次活动作了两点总结,故乡是写不完,是永恒的主题,而作者要相信作品是会说话的,新人要用更好的标准要求自己。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