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温州人杂志:俞为民:南方有戏

作者:朱蒙钰    来源:    时间:2019-04-10   阅读次数:

【人物名片】俞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南戏研究与戏曲格律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委,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京都大学访问学者,台湾东吴大学、中央大学特聘教授、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客座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专著19部,整理古籍15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代表作有《宋元南戏考论》《宋元南戏考论续编》《曲体研究》《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历代曲话汇编》(15卷)等。

“说南戏,溯源头,书会才人挥毫春秋;八百年,方寸台,悲欢离合生旦净丑。”当悠悠瓯江水从古城温州,温柔地蜿蜒而过,这里也成为了无数戏曲家们追根溯源的地方,因为中国戏曲之祖——南戏,就诞生在这里。

而有这么一个人,他爱戏成痴,也爱生如子。他将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部贡献于南戏的研究之上,为此,他来到了南戏的故乡,并且扎根于此。

2012年,温州大学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大力推进南戏研究的纵深发展,引进著名南戏研究学者——俞为民先生为特聘教授,专门成立南戏研究中心,开辟南戏文献陈列室,成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他是梨园中的精灵,也是象牙塔里的园丁;他为中国戏曲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种得桃李香满园。自调入温州大学以来,俞为民不仅在学术方面承担国家哲社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优势学科重大项目,同时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负责人,为温州大学的发展、温州地区的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南曲“俞”音绕梁走

随着“钱南扬学术成就暨第八届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平湖顺利闭幕,俞为民终于在繁忙之中松了一口气。这场学术交流会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仅是总结他的老师——钱南扬在南戏上取得的成就和研究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扩大南戏研究影响,推动弘扬乡贤文化,把作为学术的南戏反馈民间,让百姓也能感受南戏。

谈及最初对南戏的“印象”,俞为民很是“兴奋”,滔滔不绝地分享他对南戏的热爱之情。

从1979年读研究生开始,俞为民就专注研究南戏,“因为我的老师也是研究这个的。”他笑着说,多年来,他从事南戏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最基础的“校注”和“考证”工作,围绕文献原著做了些版本、流变、脚色体制、作者上的校注整理和考证工作,“南戏跟具有经典性的文人作品不同,它是民间艺人写的,没有著作权,变异性很大,每个戏班在演出过程中都会对戏曲做一些改动,并且没有记录,所以就有很多版本。”俞为民说,校注和考证是基本功,为下一阶段研究打好基础。在这个阶段,他出版了《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对四大经典戏文作了校注,并对曲白中的方言、典故以及戏曲术语作了注释。

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从南戏的曲律方面、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剧本做一些研究。而第三阶段则以总论性的研究为主,像南戏发展史,南戏的通论,对南戏进行一个宏观的总结。“在流传过程中,南戏也有跟其他剧种有交流变异,所以也同时研究了一些元杂剧、明清传奇等。”俞为民说,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南戏研究的理论性,他有意识地在戏曲理论上做了些研究,对古代戏曲理论、前人对戏曲的理论做了一个梳理。

多年对南戏的研究,也让俞为民对南戏的情感经历诸多的变化。临近退休时,他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去南戏的故乡——温州去看看?“那时候有两个想法,一是回到老家,为浙江做点贡献;另外则是真正意义上回到了南戏的故乡研究南戏。”俞为民说,实际上,早前在南京大学任教时,工作已经跟温州有联系了,还与当时的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洪振宁一起主编出版了《南戏大典》这本书。

早在1987年,全国南戏学会就已在温州成立,王季思、徐朔方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出席成立大会,“这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学术群体。”而到了2005年前后,曾经这批专门研究南戏的学者年龄都大了,形成了一个空白时期。看到这个情况,“我想我有这个责任,扛起南戏的研究。”俞为民说。

正好此时,温州大学为大力推进南戏研究的纵深发展,向俞为民伸出了“橄榄枝”。“已经有很多老先生作出贡献,在温州搭建了很好的南戏研究平台,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将他们做的工作继续做下去。”俞为民说。

将南戏的研究重新落地回温州,对俞为民和温州大学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所有的戏曲都是从我们温州发源的,如果把这个作为研究的重点,对温州大学的学科发展和科研力量的提升,都是不可估量的。”

方寸台上溯“源”头

南戏究竟是在哪里发源和形成的,如今学术界依然有许多争论,如在杭州、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说法都有。但俞为民还是坚持认为,温州就是南戏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南戏研究中心。

这就像水流一样,“在平缓、经济发达的地方流逝的快,原始的东西看不到,如果流到一些偏远的地方,进去之后不流出来,反而容易保存。”俞为民说,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而其他地方保留的南戏则为“支流”,这是“源和流”的关系。这是有诸多的考证和历史依据的,如宋代唯一存世的《张协状元》为温州九山书会所编;《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是瑞安人;最早的编剧组织“九山书会”建在温州。“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留下来的剧本都可以说明,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

虽然原生态的南戏早已不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南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的失传,它只不过是以不同的面貌继续流传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温州成立南戏研究小组开始,南戏又一次在故乡焕发魅力,一直到1997年启动“南戏新编系列工程”、2007年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批新编南戏在舞台上演出:温州越剧团的《荆钗记》、《白兔记》、《宦门浪子》……南戏剧目在各剧种中演出,南戏腔韵融入各剧种声腔,在温州继续流传着。

2018年12月21日,由俞为民领衔的国家哲学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正式结项。该项目成果涵盖全面,搜罗详备,校勘精审,对现存的南戏文献——包括剧本和有关研究资料作了全面的汇辑与整理,几乎囊括了南戏的全部文献资料,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意义十分重大。同时这也是温州大学第一个结项的国家重大项目、第一个在温州大学结项的国家重大项目、第一个在浙江省结项的国家重大项目,这对于温州大学科研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之前,其他戏曲形式都有一些总结性的著作。”俞为民说,历代都重视元杂剧、明清传奇这一类文人作品,它们题材内容多样,内容符合文人的观点。所以从明代开始就有人加以总结、汇编。“但是南戏在民间流传,语言粗糙,戏曲形式不规范,是演员自发的行为,甚至有很多手抄本。”俞为民说,“文人不重视,这些文献分散在各地,有些甚至在海外。我们看这些文献很困难,所以也希望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汇集起来,将它们‘一网打尽’。”

《南戏文献全编》既包括了南戏的全部文献资料,具有完整系统性;又汇集了同一剧目的不同版本,体现了南戏剧目的变异性,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有这套书,就可以研究南戏了。”

书会“育”人斥方遒

2018年9月12日,俞为民在育英大礼堂接受温州大学第七届华峰品德奖颁奖,成为学校十大品德模范人物之一。

在个人学术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俞为民积极投身学校、学院的建设发展,承担了博士点培育建设、一流学科评审、省哲学社科重点基地申报等重大任务。在教学和人才培育方面,他先后指导了13名研究生,其中多人考取名校博士生及获得国家奖学金。“我们在南戏和戏曲研究方面每年招两个的研究生,而且是尽量和南戏研究方向结合起来,有几个毕业的学生均是以研究南戏为主,如海外南戏传播、南戏的改编、南戏在地方戏之中的流变等。”俞为民说。

如今,南戏和戏曲研究已经是温州大学的特色专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办出特色”一直是俞为民所坚持的,“在南戏故乡的温州,我们从人文学科上拿出自己的‘土特产’,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当下的温大正处于博士点建设单位的关键时期,以温大人文学院的传统学科雄厚作为基础,在全校范围内,人文学科的博士点建设是重点。而俞为民所执教的南戏研究,则是“重中之重”,不仅教学方面是特色,同时在研究上也有一定的成果。“专业特色这里,南戏研究可以为温大‘升博’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在科研成果、教学、专业方向上面提供强大的支持。”俞为民说。

与此同时,去年在温大落户揭牌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也为“升博”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借助该平台把温州大学打造成南戏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高地。

“基地不仅仅是研究南戏,现在浙江省社科联将浙江戏曲研究的重点放在我们的基地里,这几年基本都要围绕浙江戏曲的一些重大课题来研究,下一步将按照这个规划来稳步地推进。”俞为民说。

今后,温大的戏曲研究将会跟地方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取得温州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撑和地方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共同为温州戏曲文化建设而努力,取得双赢。

关于下一届的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俞为民已经在默默地计划着了。召开学术会议不仅仅能够打响温州的南戏品牌,同时也将对整个南戏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我认为要连续开下去,形成一个特色,利用开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际上同行里展开影响。”俞为民说,“要努力将南戏打造成温州大学乃至温州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