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瓯越学术讲座第36期:我们这一代诗人

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0-10-29   阅读次数:

2020年10月28日19:00,来自人民大学的著名诗人王家新教授受邀在育英图书馆A405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是座谈会形式,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加,座谈会题为《我们这一代诗人》,孙良好院长和彭小燕教授及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彭小燕教授进行主持,对王家新教授做了简要介绍,并称王家新教授早在八十年代就是武汉地区的青年诗人的偶像。

首先,王家新教授认为中国现代文学需要在广阔的世界文学的范畴下来阐释,他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为例,他认为格丽克的诗歌创作经过了美国诗歌历史的考验,反观当今中国诗歌还未建立起诗歌的艺术良知和标准,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建立了诗歌的标准和尺度。王家新教授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更关注诗人从起步到成熟变化的过程。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仅颁给了格丽克一人,更是颁给了后自白派甚至是美国现代诗歌。

其次,王教授讲述了他自幼喜爱文学,对诗歌更有特别的兴趣。他所说的“我们这一代诗人”指的是高考恢复后的一批受到了朦胧诗和现代诗的影响的诗人。他认为八十年代是诗人创作的摇篮,因为摆脱了文革的禁锢后,诗歌创作有着蓬勃的生机。于是他又对北岛,多多等人的创作历程进行回顾,并认为这些红旗下的诗人在文革的中后期为中国诗歌取得了现代化的方向。王家新教授就自身的经历而谈,文学的创作需要长久的修炼和不断地超越审视自己。

最后,王家新教授谈到一些诗人“没有怀孕便分娩了”,指出现在诗歌中存在的一味用言语修饰,没有诗的内在的问题。他希望同学们关注他近期的写作,与他九十年代的作品进行对比并诵读了自己早期作品《牡蛎》,以“感激命运对我们一代人的造就”结束了本次讲座。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根据王家新教授的讲授内容提出了一个诗人如何获得自身、判断诗歌的标准和尺度是什么和怎么看待诗人逃避历史等问题,王家新教授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