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我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立项论证会

作者:王皓    来源:    时间:2013-04-10   阅读次数:


        46上午,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立项论证会在我校图书馆会议室(213)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元智大学等海峡两岸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包括:元智大学詹海云教授、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钟仕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北京大学傅刚教授、廖可斌教授、南京大学曹虹教授、张伯伟教授、赵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蒋寅研究员、清华大学孙明君教授、扬州大学文学院陈文和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旭强副教授等。温州大学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副校长赵敏教授、人文社科处处长方益权教授、人文学院院长蔡贻象教授、项目组首席专家王小盾教授等。会议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孙良好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也列席了会议。

      上午九时,立项论证会准时开始。赵敏副校长首先代表温州大学致欢迎词,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温州大学及人文学院的相关情况。赵校长高度赞扬了王小盾教授的这一项目,称其为温州大学的突破性进展,并且对在座专家的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

      王小盾教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项目情况。他指出,“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的内容包括史料叙录、史料汇编和专书研究三方面,要充分运用目录学、校勘学等文献学方法,用规范方式进行项目,并且定期检查。他转述了赵益教授和张伯伟教授对本项目的高度评价,并建议与会专家分别组成编纂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以这种方式参与项目。

      作为重大招标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赵敏俐教授转达了评审委员会的评价和建议。首先,立项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以资料整理文中心,是非常扎实的文献整理工作,其文献校释方法可提供研究范式。项目的初步研究方案显示其准备充分,且负责人王小盾教授具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学术地位和资质,因此,本项目是有助学术,惠及后人的工作,具有重大价值。其次,赵敏俐教授也客观地指出了本项目所面临的的难点和问题:本项目需要将日本、韩国、越南的音乐文献收集齐全并整理影印,此外还需要整理欧美相关文献,这是一个浩大工程,有可能会面临实际操作的困难,因此,建议项目组制定详细计划,在每个子课题都采取步步推进的方式,并且希望温州大学为项目多多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使得项目不仅仅是完成,而是在立项时间之外继续发展,并且形成学校的研究特色,建立起一批学术人才队伍。

       此后,廖可斌教授代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发言。廖教授认为本项目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乐教”传统,对反思中国文化传统有很大作用,因此非常有意义。他并且指出,高校古委会原先所针对的对象为“中国古籍研究”而非“汉文文献研究”,但从现在的研究趋势来看,“中国古籍”并不能涵盖域外汉文文献,这也许会推动古委会对自身定位的调整。

      作为会议的最后一项内容,南京大学域外汉文学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激情洋溢地进行了题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展拓”的主题演讲。所谓“新”,其表现之一就是汉学不再单纯指对中国的研究,而是辐射到整个汉文化圈,包括东亚视野、域外汉籍等等。张教授提出,中国学者应摆脱西方中心取向,不再依靠西方借来的词汇、概念和分析框架,而是提出并实践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知识生产方式。而将汉文化圈中的汉文献作为一个整体,正是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新的研究方法。在这样的世界学术格局和背景下,“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一项目,具有三个重大的意义:她代表了域外汉籍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文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代表了地方院校积极参与国际人文学术对话的胸怀和抱负,代表了中国学者走向世界,进而尝试改变学术版图的雄心。在这样的一个研究团队中,文献整理和理论阐释将相辅相成,相昫相济。

       张教授振奋人心的演讲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立项论证会成功落幕。它预示着温州大学与第一流高校、第一流学者的合作将日益频繁,也充分显示出,温州大学正面临着在科研和学术上取得重大飞跃的绝好机会。因此,本次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人文学院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